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20-12-08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动态 >> 项目服务

缓冲、润滑、桥梁、纽带——养老机构社工

发布时间:2020-12-08 03:47:20   阅读量:1080

作者:庄云香

  平日里,樟木头敬老院社工主动到老人的房间陪着他们聊天,为老人开解矛盾,通过开展活动为老人建立在院内的朋友圈。樟木头敬老院社工主要为老人提供心理辅导、情绪支持等服务,同时还为老人开展兴趣小组、生日会、外出踏青、爱心探访等活动,以满足院友的心理及社交需要。

    当老人出现情绪波动、身体机能退化时,社工可以及时与家属沟通,传授家属应对方法……缓冲、润滑、桥梁、纽带——这就是养老机构社工所发挥的作用。社工用自己专业的方式,提升着敬老院里老人和护工的“幸福感”。

社工为老人们办“大事”

    老人住在敬老院,出了问题找院长,但老人遇到的不少问题还真不是院长能解决的。一种新的社会角色——社工,轻松地解决了老人们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正是因为他们化解了这些小矛盾,才解决了老人们晚年集体生活中的“大问题”。

唠叨的背后

    70多岁的张阿姨因中风入住敬老院,在院里,她一直不停地叫护工关窗、移东西,并且总是唠叨自己没办法才入住敬老院,搞得阿姨和敬老院工作人员对她表示无奈。社工了解到她大儿子在外地,小儿子在隔壁镇街, 大儿子一直未婚,认为是自己拖累了儿子导致没人愿意嫁给他。社工便老人交流时,顺带进行一些“现在入住敬老院是一种趋势”之类的话,让张阿姨对敬老院产生信任感。社工不愿其烦地面对张阿姨频频叫社工做事,张阿姨对社工的性格和人品是赞不绝口。于是,在生活上,社工坚持多和张阿姨交流,让张阿姨参加社工的小组和活动。此外,社工还经常与张阿姨护工沟通老人的情况,希望护工可以多点包容老人。

    现在张阿姨经常参加社工的活动和小组,经常和社工聊家常,有时候和院内的老人遛弯、聊天,目前老人适应 了敬老院的生活,与护工、工作人员及院内的老人都相处得不错。

养老机构“润滑剂”

    老人入住敬老院,生活照料有护理人员,生病有医疗人员,即便出现问题,老人也可以诉诸管理人员,仿佛入住敬老院后,老人所有问题都能“一个萝卜一个坑”地解决,似乎敬老 院的管理并无缺失。

    然而,随着养老机构的发展,业内已越来越有共识,养老机构担负着老年人晚年阶段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社会关系连接等各方面的责任,因此,不但要照顾好老人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要照顾他们的心理健康。于是,社工工作对老人、对护理员、对老人家属的意义和作用就显现出来——社工进驻敬老院,让入住敬老院的老人将得到社会工作者提供的心理支持、临终关怀等一系列心灵呵护专业服务。

    养老机构该如何照顾老人,提出三种方式:个案服务、小组互动和社区工作。 

    社工要和老人建立伙伴关系,准确提炼出老人的问题,社工依据问题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如扮演联系人、倡导者或教育者的角色,运用支持、引导和影响的技巧,帮助老人实现其理想、价值等目标,提高老人的健康、社交、认知等水平。 

    小组互动里,老人们组成小组(一小组一般由6到18人组成)由1名社工担任小组工作员,一至两名社工担任助理工作员。工作员通过游戏或者有创意的活动帮助老人相互熟悉,催化老人之间的互动。小组工作应该实现组员的自我成长,加深组员间的相互关怀、支持和尊重。 

    社区工作中,定期组织老人活动。社工可以帮助敬老院进行资源链接、开展老人的情绪辅导,以及日常活动的安排等,让敬老院气氛愈加和谐,让每个老人保持开朗心态。

    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强度大,压力很难纾解。社工的介入,通过给护理员设计集体游戏、群体活动等方式,让大家“哈哈一笑”,短时间就可以释放护理员压力。

社工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相比生活起居,老人更需要心灵上的呵护与陪伴。社工应综合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危机介入模式、行为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等方法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心理支持。 

    养老机构要结合老人的兴趣爱好和身体情况,组织电影放映、文艺演出等活动,或者协调专业人士或机构,为老人定期开展法律、健康、心理知识等讲座,并提供咨询服务。 

    养老机构还应为老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社工帮助老人重新审视生命历程,正确面对死亡,并协调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员,共同为老人提供缓解病痛和精神支持等服务。

< 前一个:社工的成长之路(心得体会)
> 后一个:医务社工协调医患关系的实践途径 ——基于社会冲突理论的视角
Copyright © 2010 东莞市乐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备案号:粤ICP备2023074232号  XML地图  
机构概况 | 联系我们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