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19-12-12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动态 >> 项目服务

地区发展模式在黎村社区的介入运用

发布时间:2019-12-12 03:50:00   阅读量:1070

    地区发展模式主要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群众社区意识(归属感、认同感等)问题,本文通过黎村社综工作案例,来展现过建立四点半学堂、青少年暑期教育等系列课程作为联络、建立和深化群众关系的手段,达到群众社区意识形成和重塑生活意义的目的。

    一、通过地区发展模式重建社区意识和生活意义

    地区发展模式针对的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日渐疏离的社区关系、社区凝聚力解体、居民变得冷漠无助,社区内欠缺民主参与等问题;它关心人在现代社会中失去尊严,没有归属感,而且也不能用民主来解决问题的情形。强调要从当地居民的需求和当地资源、环境和人口等协调、可持续发展出发,联合政府,改善社区环境,从而达到居民自助、互助的目的。强调居民的参与、合作,集体组织起来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福利需求,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

    通过社工对黎村社区的需求调研,黎村社区所面对的问题,正是专业社区工作中地区发展模式所针对的问题。黎村社区的居民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村改居,不仅存在社区硬件设施重建问题,更存在重建社区意识以及社区人际关系、重新调整家庭利益关系、重组新的利益格局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意义重塑等问题。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定了针对该社区的介入目标:

    1、重建社区关系,建立社区意识

    社区意识是指居住于某一地区的人,对这个地区及其邻人有一种心理上的认同与融合,即所谓的归属感(sense of belongingness);亦即人们认为这个社区是属于他的,而他也属于这个社区,又称之为社区情谊(community feeling)这种意识是社区建设的原动力和社区发展的基石及社区行动的基础。在社区意识的基础以及社区居民与社区意识的结合互动中,形成社区居民对于社区事务和环境的共同认识,进而成为对社区人、事、物的认识及参与行动的基础。社区意识可以分为四个概念:熟悉感、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我认为,这不仅是社区意识的四个概念,更是四个培养意识由浅入深的层次。

    2、重塑村改居后日常生活的意义

重塑该社区群众的生活意义也是我们重要的目标和任务。一方面我们为该村改居的社区赋予一种生活意义,另一方面也要对社会工作者在这个社区里的行动赋予意义。对社区来说,我们从如下方面赋予意义:

(1)用整理过去文化的方式,让社区居民对传统农耕文化中优良的部分重新回忆,唤起乡土情;

(2)重塑村改居的生活意义。这里的意义重塑,不仅是个人层面的,因为个人都对其生活赋予一种意义,如看孩子、做饭、参加绘画唱歌等都是一种生活的意义。而且同等重要的是与上述社区意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意义,即在参与、付出、团结、协作之后得到的集体生活意义。

    二、把培养社区骨干作为一种社区工作策略

在地区发展模式中,外来的社区工作者主要的角色是协同探究者或者称之为协助者,而非主导者。即社区居民永远是社区的主体,在刚开始阶段我们可能发挥着教育者、组织者、资源联络者作用,甚至可能在某一段时间是主导者,但最重要的,我们一定要切记地区发展模式所强调的社区意识培养,或者行动研究方法强调协同作用,最终社区意识的整体出现以及由此而来的社区骨干发挥作用等才是社区发展和行动研究的理念和目标。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如下工作手段:

1、从解决他们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入手,与之建立熟悉感以及他们对我们的认同感;如我们从亲子班介入,抓住群众望子成龙的心态,进入家庭;

2、用普遍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和群众建立熟悉的关系;

3、建立社区学堂,作为建立深入的关系的平台,从中发现骨干和培养骨干;

4、通过组织社区系列公益活动,使得社区骨干有一个参与公益活动的平台,进而培养他们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利用此种空间,创造人们意识和观念发生转变的机会。(文/罗炜怡)

< 前一个:优势为本视角下长者社会工作的思考 ——以东城堑头社区为例
> 后一个:对社会工作个案辅导的反思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尊重与赋能”
Copyright © 2010 东莞市乐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备案号:粤ICP备2023074232号  XML地图  
机构概况 | 联系我们

扫码关注公众号